貓咪內外寄生蟲的風險與防護

無論是體內還是體外寄生蟲,寄生蟲所導致的問題在貓咪中並不罕見,都可能對貓咪的健康造成重大影響。即便是完全室內生活的貓,也有可能透過各種途徑接觸到寄生蟲。因此,針對寄生蟲的防護措施應當被重視,並且應該全年不間斷的進行。

跳蚤與壁蝨防護

跳蚤和壁蝨是最常見的體外寄生蟲,它們不僅引發皮膚問題,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:

  • 跳蚤會引發跳蚤過敏性皮膚炎、貧血,並傳播其他寄生蟲如絛蟲。
  • 壁蝨則能傳播多種病原,如萊姆病等。雖然較不常見,但可能引起發燒、精神變差、跛行、食慾下降、虛弱和嗜睡等情況。

即使貓咪主要的生活空間在室內,仍有可能透過主人帶回的衣物或物品接觸到這些寄生蟲。此外,貓咪有時會意外跑到戶外,增加暴露在寄生蟲風險中的機會,在台灣的氣候和環境非常適合這些寄生蟲繁衍,因此全年都應該預防跳蚤和壁蝨。

心絲蟲防護

心絲蟲是一種透過蚊子傳播的寄生蟲,感染後會對貓咪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,甚至可能導致突然死亡。貓咪的心絲蟲感染較狗隻少見,但其症狀更為多樣化,且診斷上非常具有挑戰。 根據2017年發表於《Parasites & Vectors》期刊的研究,台灣家貓的心絲蟲整體盛行率如下:

  • 抗體陽性率為 6.7%,表示貓咪近期曾感染過心絲蟲。
  • 抗原陽性率為 3.1%,表示貓咪體內正存有活的心絲蟲。

這項研究調查了台灣13個城市103家獸醫院的616隻家貓,發現心絲蟲感染廣泛存在於台灣多數城市中。抗體陽性率最高的地區為嘉義市(10.3%),其次是台北市(9.2%)和台中市(8.8%);而抗原陽性率最高的地區為高雄市(9.5%),其次是台北市(4.6%)和台中市(2.9%)。

該研究還發現,不論貓咪的生活型態是室內或室外,其心絲蟲感染風險無顯著差異,代表即使是完全生活在室內的貓咪,仍有感染心絲蟲的風險。

貓心絲蟲感染的複雜性

研究發現,貓咪的心絲蟲感染症狀比狗更為複雜,且許多感染的貓咪無明顯症狀。只有39%的抗原陽性貓咪出現典型心絲蟲症狀,如咳嗽、呼吸困難或腸胃道問題。這使得心絲蟲感染要能夠被診斷出來更不容易,因此當有疑慮時包含抗原/抗體的檢測、影像學檢查都應執行,以提高診斷準確性。

絛蟲、蛔蟲與鉤蟲防護

貓咪,尤其是幼貓,容易感染體內寄生蟲,主要包括絛蟲、蛔蟲和鉤蟲。這些寄生蟲透過以下途徑傳播:

  • 絛蟲經由跳蚤傳播,感染後貓咪可能出現體重減輕、消化道症狀等問題
  • 蛔蟲與鉤蟲主要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或食用受感染的獵物傳播,會引發貧血、營養不良等症狀

即便是成貓,感染這些寄生蟲的風險也不容忽視。建議定期進行糞便檢查和使用合適的寄生蟲防護產品。

防護產品

市面上有許多廣效性的寄生蟲防護產品,可以有效預防跳蚤、壁蝨、心絲蟲、蛔蟲、鉤蟲和絛蟲。選擇適合貓咪的防護產品時應考慮其生活方式與健康需求,常見的防護方法包括:

  • 外用滴劑:適合應用在貓咪皮膚上,具有持續防護效果。
  • 口服藥物:部分口服藥物能有效預防內外寄生蟲,並方便給藥。

建議與獸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防護產品,並全年定期使用,以確保貓咪免於寄生蟲感染。

建議

  • 定期檢查:每年應帶貓咪進行1-2次健康檢查,包括寄生蟲的檢測與防護方案的評估。
  • 糞便檢查:貓咪的糞便檢查是檢測體內寄生蟲的主要方法,建議定期安排健康檢查。
  • 全年防護:跳蚤、壁蝨和心絲蟲的感染風險持續存在,因此建議全年度進行寄生蟲防護,而不僅限於某些季節。

結論

無論貓咪生活在室內還是室外,內外寄生蟲的防護對牠們的健康都很重要,感染風險都不容忽視。透過定期使用預防藥物和進行檢查,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,保障貓咪的健康與幸福。與獸醫密切合作,制定適合貓咪的預防方案,是確保貓咪健康的最佳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