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毛孩麻醉全攻略:風險、評估與準備
毛孩家長常想知道是否適合進行全身麻醉來做手術。評估麻醉的好處和風險很重要,如今麻醉技術已經更安全。若建議的手術或檢查能改善生活品質或治療疾病,但需要全身麻醉,過度擔憂麻醉或許會帶來「不麻醉的風險」。
麻醉是如何運作的?

全身麻醉讓毛小孩進入類似昏迷狀態,通常透過靜脈注射或吸入氣體,也經常會合併使用平衡式麻醉,並在麻醉前給予鎮靜劑或止痛藥物。麻醉中斷神經信號,使毛小孩在手術中無痛、放鬆和無法形成記憶。
麻醉風險與控制

隨著麻醉技術進步,風險已顯著下降。不同研究顯示小動物麻醉死亡率不同。英國2008年的研究顯示狗的死亡率約0.17%,貓約0.24%。麻醉醫師會監控重要生命徵象,並根據監控結果調整麻醉計畫。手術後的監控同樣重要,死亡多發生在手術後的前三小時。
麻醉前評估
健康動物的認定需透過完整病史、理學檢查,有時需要配合心電圖、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等。術前應遵守獸醫指示,包括何時停止餵食和給水,以避免麻醉中嘔吐或返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。
麻醉監控
麻醉中,會監控毛小孩的呼吸、體溫、心率、心電圖、血壓、血氧、Capnograph(吐氣末二氧化碳濃度)和液體平衡等,來確保麻醉的穩定。在短吻犬,因為這些品種天生呼吸道較為狹窄、舌頭肥大和軟顎過長等問題,手術後應密切監控呼吸。Monitoring is the first step to improve anestheticoutcome
我好擔心,應該怎麼做?
麻醉前準備
嚴格遵守術前指示
包括手術前停止餵食和給水,確認麻醉前藥物的種類和時間。麻醉中毛小孩失去吞嚥能力,胃中有食物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。急診手術可忽略禁食,但預先安排的手術必須遵守。
討論病情調整
與醫師討論,將可控制的疾病調整至最佳狀態。麻醉前評估能揭露毛小孩的健康狀況,幫助麻醉醫師制定個人化麻醉計畫並降低風險。雖仍無法將風險降至零,家屬需理解並謹慎思考,綜合各種條件後決定是否承擔麻醉風險。
運輸和住院準備
若毛小孩對出門至獸醫院感到恐懼或焦慮,可與獸醫討論並給予相關藥物。使用運輸籠時,放置熟悉物品減少壓力。
麻醉恢復或住院期間,帶上家裡的床、毛毯、衣物和零食,以幫助緩解緊迫感。如需住院,準備一些平常的食物,以便麻醉恢復後使用。
麻醉後返家居家照護
麻醉後的頭幾天需仔細觀察毛小孩,如有任何異常變化需立即聯繫醫院。家屬需要空出時間,並細心照顧,確保毛小孩返家後的安全和舒適。
疼痛管理經常是是術後照護的重要環節,應嚴格按照醫師或獸醫師的指示進行術後居家照護。配合使用適當的鎮痛藥物以確保毛小孩的舒適度非常重要。
麻醉後的評估和麻醉前評估同等重要,如有需要,毛孩家長應在辦理離院手續時,安排好麻醉後第一次回診的時間,以便進行追蹤和評估。